农历二月初二,农家户户都舂冬米粿,并用手捏成一块形状象圆饼一样,有大有小。每块粿面印有瓜果和稻穗状等花纹,以象征兴旺吉祥有财气,俗称"土地公粿"。并备好牲醴、酒馔、果品等供筵,焚香虔诚致祭于家堂供奉的土地公神位--福德正神神龛前,以祈福报功,求赐五谷丰登,六畜兴旺,招财进宝,合家平安。在当日或在三天内,家长携带儿男分别到所耕作的田片,在其田岸壁上压上几张福金纸,叫祭"田头土地",以祈年冬好收成;同时,趁此告知下辈所属田产业份。俗话说:"吃了土地公粿,裤筒卷起起"。此日后,农民就着手"一年之计在于春"的农事活动。工商界的亦于二月初二奉祀福德正神,虔诚致祭,而且又在每年农历二月至十二月的初二、十六都做"牙",其中二月初二为"头牙",七月初二为"中牙",腊月十六为"尾牙"。 人非土不立,非谷不食,"土"能生万物,养育人类繁衍生息,其功德厚大,就奉若神明。自古以来,人们以土地为"神",尊土地为社神,汉族民间称"土地公"。当今习俗雕塑或绘画土地公像,大多数是白发髯髯,右手拿着龙杖,左手执元宝,又称"老土地",又称"后土"、社公。他既执掌土地行政,又兼理财务。我们常听到"赚土地公钱"、"土地公送钱"之类俗语,说的就是这个意思。以往人死后,上山挖墓地,要向山土地压纸钱租山,出殡行列中要抛撒纸钱--买路钱引行;进葬时,先以酒馔、金纸焚香奉献,以求佐理亡魂引渡安息之事务。可以说土地公集"地政、财政、德政"于一身,职责之重要可见一斑,古例列为"五祀"之一。 "五祀"者,"户、灶、中溜、门,行也"(《礼祀·曲下礼》中'祭五祀'郑玄注)。"祭五祀"即祭户神、灶神、土神(中溜)、门神、行神。汉族民间所供奉的土地公,大概有两种: ①庙、寺、祠、堂及工商农牧户等,都是供奉"福德正神"。 ②在坟墓边祭祀"后土"(山神土地总代表)。 至于与社神相关之神为"稷神"。"稷神"即"五谷神"。土地神庙和五谷神庙在我国古代是国家的象征性建筑物。"社稷"(社神、稷神)兴隆,指的是国家富强,康乐太平。人们常以"社稷"比做"江山",语意即源自于此。